了解末期患者最渴望的就是臨終關懷!如果能夠回到熟悉的地方,並享受到家人的陪伴、幫助和溫暖;也可隨時聯絡朋友,正是其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啊!
老伯伯患上晚期癌症,已經住院一段時間,覺得治療的效果不大,在醫院再拖下去也不是辨法,他覺很辛苦,想回家進行寧養服務。
老伯伯本身情况穩定,沒有太多微狀,主要是晚期,血壓比較低,腳部覺得痛。雖然家人都支持他回家,確擔心是否需經常回醫院覆診。
老伯伯回家後很開心,親友來見他也很方便,「老友宅醫」醫護顧問紓緩治療幫伯伯減輕疼痛,提供照顧有關的專業知識,包括心理醫生咨詢。安排全方面善終服務及寧養服務。
伯伯在家人陪伴下安心走了,「老友宅醫」醫護顧問從心電圖機確認伯伯離世後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然後等殯葬公司上門。
病人在醫院接受療程後可選擇返家休養,但家人需要可以通過「老友宅醫」派醫生上門睇症, 確定家人和病人是否有意願 病人在家離世。可按要求安排全方面善終服務及寧養服務。並滿足以下條款︰
心理社交支持
做好一切心理準備
建立互相合作團隊
醫護、社工、親友
我們會多數同「毋忘愛」合作﹐ 跟家人聯絡及上門評估病人情況、照顧者角色、家庭環境、遺體運送路線等等
「老友宅醫」會跟進病人情況,醫生有機會要會上門評估情況,提供專業見意及紓緩治療幫助病人減輕疼痛。
如家人同意,建立互相合作團隊開個WhatsApp group,了解病人情況及以便家人通知病人已離世。
收到家人通知病人已離世(要視乎幾點),
「老友宅醫」醫生和相關機構職員會盡早過去家中。
「老友宅醫」醫生要用心電圖機,等等 評估病人確實已離世, 填文件,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
殯儀禮賓司
會帶文件去政府合署辦理死亡證,
然後同殯儀館聯絡再安排靈車接遺體。
基督教聯合醫 院 2013 調 查報告 , 晚期病人希望在家照顧 ; 希望在家離世的善終服務及寧養服務。 聯合醫院推出「家居晚晴計劃」為有意在家善終的末期病人提供跨部門支援,包括社康護士定期家訪、免送院前死亡的醫生病情證明等。
2015 年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將 352 個癌症病人及家屬分為兩組。第一組是 177 位病人在醫院離世,另一組 175 人則在家中過身。研究人員透過跟家屬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病人於生命最後一星期的痛苦程度及安詳感,結果發現在醫院離世者,有 25% 的家屬往後的時間仍未感釋 懷,相反家人在家中離世的則只有 12% 。
研究指在家中離世的患者,因家裏充滿有關自己的回憶,像熟悉的環境、氣味、舒適感等,故無論生命最後數天或數小時,離世者的表現均比較安詳及有助減輕痛楚,而家屬在親人過世後幾個月,感覺也比較不痛苦 。
2016 年 日本有研究顯示,選擇在家中離世的末期癌症患者,要比選擇在醫院離世的末期癌症患者活得久。在這項研究中,調查了約 2 千個癌末病人案例,結果顯示,被診斷出所剩餘的壽命為 2 至 8 週的病人,選擇回家的可存活 36 天,住院者則為 29 天;而診斷少於 2 週壽命的病人,在家休養者則可平均存活 13 天,也比住院者的 9 天來得多。
香港人普遍擔心老人家在家中離世 間屋是否會變成凶宅? 其實絕對不會 因為是自然死亡 只 有死於非命先係凶宅。傳統中國習俗都是在家離世。
在香港,在家離世或入院不足廿四小時而離世的病人的家屬均需接受警方問話,警察的理性審問式的問話, 可能會令剛失去至親的 家屬感覺難受 。
在公立醫院醫治的不可逆轉的病人(有明確預計生命長度) -
在私立醫院醫治病情的不可逆轉的病人(有明確預計生命長度) ,病者提供醫療紀錄供醫生查閱。
生命頌禮司按照家屬和先人意願和信仰,用心制定喪禮規模、儀式、內容等 禮賓司妥善安排辨理各項所需手續、悉心安排喪禮用品、各宗教儀式、塲地及佈置等
地址 尖沙咀諾士佛臺4-5號東港商業大廈3/F 03室
© 2020 Doctor Now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