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何老太在家善終前幾天,她女兒第一次聽到她說:「我覺得自己就快死了。」在醫院吃不好、睡不好,嚷着要出院,因為醫院多數多人同房,互相影響,吃得也不習慣,在最後日子里為何不讓老人家睡得更好,吃得更舒服?
《回家》這簡單的願望確是很多病床上老人家期望,因為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A1:何老太在家善終前幾天,她女兒第一次聽到她說:「我覺得自己就快死了。」在醫院吃不好、睡不好,嚷着要出院,因為醫院多數多人同房,互相影響,吃得也不習慣,在最後日子里為何不讓老人家睡得更好,吃得更舒服?
A2:黃爺爺晚年是幸福的,年輕時辛苦帶大的家中子女都很孝順,而且各有成就及家庭,將要離世前只有一個心願就是子女不論多忙沒天都要來家里看看他,子女孫子們每天尊重他每天盡量多次來看望他。如果在醫院冷冰冰的病牀上黃爺爺就沒有辦法天天見到家人,特別是公立醫院有規定時間,不是想來就來。
A3:其實不是所有病患都適合在家離世,比較合適的,大概只有3類:
由於第一類和第二類病人往往到了疾病後期,都要經常進出醫院而感到莫大困擾。因此他們都是非常渴望能回家治療,而能以紓緩治療來寧養餘下日子是很多病者的願望。
A4:很多香港人不知道他們有這個選擇的權利。很多末期病患因經常躺牀而生褥瘡需要見醫生。如果有老友宅醫團隊根據病歷提供支持,家庭醫生除了提供治療外,還需要專科治療、紓緩治療團隊包括︰中西醫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A5:一般而言,考慮在家離世時涉及以下因素:
A6:比較合適的,大概只有3類:第一是末期癌症而選擇不再接受治療者。第二是患有器官衰竭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系統衰竭丶腎臟衰竭。由於這兩類病人往往到了疾病後期,都要經常進出醫院而感到莫大困擾。因此他們都是非常渴望能回家治療,而能以紓緩治療來寧養餘下日子是很多病者的願望。至於第三類就是無法進食的植物人或末期認知障礙症患者。因此,並不是所有末期病人都能選擇在家寧養。
A7:當病人離世時,有心理準備家人是用愛為他逝世的致愛清潔遺體及穿上準備好衣服,死者得到最好尊重及安慰,對比死在醫院冷冰冰的病牀上及陌生環境,最好選擇可以在關愛的家人身邊,熟識環境里安詳平靜地離開世間。
A8:當面對死亡時,家人需要在病人臨終前準備甚麼?首先,設施的準備很重要,此外,有時病人深夜在家中離世,可能要翌日早上才能移動遺體。因此家人亦需學會如何清潔遺體、調校適當室溫,好讓病人有尊嚴地離開。
A9:在醫院一般自然死亡取回遺體是需要時間,獲死因裁判官豁免剖驗的遺體最早可以在領取「批准屍體埋葬/火葬證明書」時一同領回。
在家離世沒有以上問題,不需要取回遺體。
A10:香港有九成人都在醫院過身,令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在醫院過身才屬合法,不知道在家死亡如何處理。病人在家中離世,就以為一定要報警處理,再將遺體送往剖驗,其實都屬謬誤。
在家離世的身後事流程是這樣的:就香港法例,註冊醫生在病人離世前十四日內見過病人,並在離世後廿四小時內上門證實不屬於「非自然死亡」,註冊醫生是可以在死者家中簽發死因醫學證明書,再由死者家屬拿着前往死亡登記處辦理死亡登記,繼而安排殯儀服務移動遺體。
A11:其實凶宅主要針對死於非命,即是他殺或自殺的個案。我們處理大部分的個案都是八九十歲以上的長者,能夠在家中自然死亡,對中國人來說都是好事來,不會構成凶宅的因素。因為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中有,西方文化中也存在。 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算是「好死」。
其實以前人死了都是在家中去世的,並在家中正室停屍,所以有說「壽終正寢」;喪禮則在家旁搭建的喪棚內舉行。馬來西亞的有錢華人現在仍這樣做的。
A12:如果提前安排妥當就可以了。並不一定需要解剖。只有醫生才有權證實病人已經死亡。
總括而言,在家臨終的注意事項比較多。如果病患希望能留在家中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家人們在照顧病人上,以及處理身後事上的準備要做得充足,才不會手忙腳亂。如果想尋找專業的醫護團隊幫忙,可以選擇「老友宅醫」的在家離世服務,幫您協助病患在家安寧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地址 尖沙咀諾士佛臺4-5號東港商業大廈3/F 03室
© 2021 Doctor Now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