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醫學堂】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
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事故是死亡原因之一。每十次跌倒,就會出現一次嚴重的傷害,隨著長者的年紀增加,跌倒發生率也會愈來愈高,可能會引起骨折、外傷、顱內出血。一旦不幸發生,對於老人、家屬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不僅長者無法獨立照顧自己,增加家屬的負擔外,也會提高住院及死亡的機率。

1︰居住環境的光線要充足
- 充足與適當的光線是第一要求。除了居住的房間外,在浴室和走廊也可以設置小夜燈。
- 選擇光線柔和的燈泡,避免眩光或強烈反光。
- 樓梯處可加裝雙向開關,不論是在樓下樓上,都可以控制電燈開關。
- 電燈開關處,可黏貼夜光小貼紙,方便長者找尋開關。

2︰地面要整潔、動線要淨空
- 盡量保持行走動線的乾淨和無障礙,不要擺放雜物或不必要的東西。
- 隱藏並固定好電話線、網路線等線路,延長線也要收好,不要影響到動線。
- 地毯、腳踏墊下方應放置防滑墊。
- 保持地面乾燥,避免因濕滑而跌倒。

3︰家具要符合長者的需求
- 避免使用有輪子或會滑動的家具。
- 家具的尖銳處需裝上防撞海綿。
- 盡量避免太低、太軟的椅子(起立和坐下對於老人而言,都是比較吃力的動作)

4︰浴室要有輔助設備並保持乾燥
- 在淋浴間、馬桶旁的牆上增設手把,協助長者使力,也能避免滑倒。
- 可裝設「截水溝」取代浴室的門檻。
- 坐在穩固、防滑、高度合宜的淋浴椅上洗澡比較安全,應避免長者攀爬浴缸。

5︰若家中有樓梯應特別注意
- 階梯間的距離不宜過高。
- 樓梯最後一階可加裝「反光條」。
- 樓梯上下間皆裝設電燈的雙向開關。
- 樓梯應裝設堅固扶手。
- 樓梯的本體與樓梯面的顏色可區分,但應避免格子狀圖案的設計。

6︰隨時使用適當的輔具
- 拐杖和各式助行器都是協助行走的好幫手,只要把握使用技巧,就能讓長者在行走上「事半功倍」。
- 配戴適合的眼鏡、助聽器,能幫助長者克服身體退化的不便。

7︰適當的室溫
盡量控制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4度。因為長者的體溫本來就較低、免疫力也較差,若溫度合宜,長者的活動力和反應也會較好。

8︰合宜的穿著與舒適的鞋子
長輩的衣服褲子是否過長?鞋子是否已經磨損、老舊?看似小細節,卻也是讓長輩容易跌倒的元兇。替長輩挑選一雙舒適、合腳,並有防滑功能的鞋子,讓長輩的每一步都能安全又踏實。

9︰注意長者的用藥安全
長者吃完藥後,請先多休息,再起來活動。有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頭暈或視線模糊的副作用,如果覺得長輩的情況不佳,可以與醫生商談,是否能減輕藥量,或停止服用不必要的藥物。

10︰多陪陪長者
總 結
熟讀預防老人跌倒十大重點,防止老人跌倒引起嚴重問題。 如何「預防跌倒」是每個有年長者的家庭都需要特別注意的重要資訊,請大家格外留意。文字轉自www.ilong-termcare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淺談中風與中風後遺症
由劉素心註冊中醫師 撰寫


劉素心
註冊中醫師
編號008252
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學士
心腦血管疾病屬香港常見疾病之一,每年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關注日」,希望世界各地人民能對中風有更多關注。本文一共分成3部份:第一部份主要簡述中、西醫對於中風(Stroke)的理解。第二部份將介紹臨床常見的中風後遺症。第三部份將會闡述中醫針對「中風後遺症」常用的治療方法。
「中風」在西醫角度中屬於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之一,主要表現為腦部血管出現阻塞或破裂繼而引致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未獲得充足養份而壞死,再產生各種神經受損症狀。
中醫治療中風
中醫學說「中風」
「中風」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及「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臨床上兩者亦可同時並見。「缺血性中風」可由於腦部血管變窄或有栓子阻塞腦血管而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出血性中風」是腦內血管破裂,常見原因為血壓過高、血管彈性較差所致。而近年來學界亦對腦小血管病變(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有所關注,因其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需依賴影像學(如:MRI)檢查才知悉病情。CSVD除了增加中風機會外,近年研究更指出有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而中醫學說中,「中風」一病名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的醫書 —《金匱要略》,當中明確區分「中風」一病有「中經絡」與「中臟腑」之別。
第一個區別: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原文:邪入於腑,即不識人)。
第二個區別:按患者發病時的症狀以便推斷其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後。(原文: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常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從病機而言,「本虛」及「標實」必然存在。「本虛」以「氣虛、陰虛」為主,「標實」以「風、火、痰、瘀」為主。
總括而言,「中風」是一個突然發作的急、重病,除了日常提及的「談、笑、用、兵」症狀外,要進行「中風」診斷時亦需要影像學(如:CT及CTA)檢查,再按情況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案。而中醫的界入主要應用於中風後的復康治療及訓練,以下將會介紹常見中風後遺症的種類及治療方法。
中醫角度言「中風後遺症」
「中風」是一個突然發作的急、重腦病,後遺症的症狀往往與受損的腦部位有關。最常見的包括半不身不遂、言語不清、肌肉痿軟無力等,這些情況大多考慮與大腦受損有關。但除此以外,臨床上亦有部份病人出現小腦或者腦幹受損症狀,例如:頭暈、肢體協調困難、走路時不平衡、咀嚼及吞嚥功能受限等6。「中風後遺症」症狀於臨床上可表現得五花百門,因此其症狀表現與當時「中風」發病部位最為密切。
中醫角度言,「中風後遺症」是屬於「中風病」的緩解期,以「虛實夾雜,邪實未清、正氣已虛」為表現。臨床上以痰瘀互結表現為多,同時伴見不同臟腑的虛損。按個人經驗而言,主要治法當以化痰、活血化瘀為主,審其虛實,判斷攻補比例。較常用的中藥湯方,包括:二陳湯、陳夏六君湯、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鉤藤飲等。再結合不同類型的活血化瘀藥物,如:益母草、地龍、桃仁、紅花等。另外由於頭部居人體最高處,「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間中亦會於處方上加入清利頭目、醒神開竅之藥物,比如:蔓荊子、石菖蒲、遠志等。此外,承如上文所言,大部份患者都出現半身不遂或肢體無力、麻痺等症狀,針灸治療能起到疏通經脈作用,促進康復。常用針法有:傳統辨證取穴、靳三針、頭皮針等。因人體的頭皮有不同的反射區域,比如:運動區、言語區、感覺區等,故本人於臨床上亦較常用頭皮針治療,再結合病位選取阿是穴或肢體痙攣較明顯的位置施針治療。
總 結
總之,「中風及中風後遺症」病情複雜,可牽涉的病位非常廣泛。除了中醫的湯藥及針灸治療外,亦需要有不同類型的功能鍛鍊和復康訓練。這類型的訓練必須先經專業人士評估,以免在訓練過程中因能力差異而弄巧反拙。 另外,由於中風患者多是急性發作,心理健康狀態亦同樣需要關注。任何治療及復健的最終目標是希望患者可以早日恢復獨立、自理能力,回復社交生活。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宜多加鼓勵,培養患者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長新冠】咳嗽、腦霧、脫髮的中醫療法
由翁焯軒註冊中醫師 撰寫


翁焯軒
註冊中醫師
編號008867
專長:皮膚病、眩暈、心血管疾病、脾胃、婦科
【長新冠】咳嗽、腦霧、脫髮的中醫療法
近月以來新冠確診數目仍以千計,雖然病情漸趨緩和,但新冠後遺卻越來越普遍。新冠病人康復後常常久咳不癒,,或是連月腦霧,工作效率大減,甚至引起濕疹、脫髮等問題。最麻煩的是,這些後遺一旦出現,往往不能自行痊癒, 一些病人常見在三月高峰期感染, 延至九月方來求診, 仍然有咽癢咳嗽等新冠後遺, 經多方治療不果,非常令人苦惱。
新冠後遺三大問題: 呼吸、神經、消化
一、呼吸系統: 粘膜損傷
受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 最常見是粘膜組織過敏。粘膜組織遍布全身, 但常見的敏感部位為鼻及氣管。如果患者本身患有敏感, 新冠後加重的情況會特別明顯, 平素已有的鼻塞流涕會加重, 出現某邊鼻孔不能通氣的感覺, 轉而張口呼吸。這會令到患者出現輕度的睡眠窒息, 感覺不能沉睡、打鼻鼾或是起床非常迷糊, 更會造成長期口乾的情況。氣管敏感患者經常會感覺喉嚨痕癢, 吸氣或者飲冷會令痕癢加劇, 引發如氣上衝般的咳嗽。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 這屬於氣陰兩虛的體質;邪氣傷肺使肺氣虛寒, 不耐外界刺激, 容易產生咳嗽和流涕等症狀。這時治療以內服中藥溫肺止咳為主, 搭配能減輕粘膜敏感的中藥如陳皮、雲芝及辛夷以治標, 一般能在兩星期十服內大幅減少上述症狀。如果患者情況不重, 一般自行焗陳皮水代茶飲, 亦是兩週左右可痊癒。
雖說新冠病情趨緩, 但體質虛弱的患者仍會有重症的機會。臨床常見新冠後訴不夠氣的情況, 除了因鼻塞不通引致, 亦不乏重症後肺部纖維化的情況。如果鼻敏感緩解後仍感呼吸不暢, 氣力不足, 應盡早以X光檢查肺部有無纖維化的跡象, 及早治療。
二、消化系統: 腸道微生態失衡
我們的腸道中有大量不同的細菌, 協助我們消化以及進行其他生化反應。害菌會傷害腸壁, 分泌炎症因子, 使得我們身體容易發炎;益茵可以幫助分解食物、分泌多巴胺等令人快樂的化學信號。一份由中大發表的研究指出, 新冠康復者腸道菌落會有明顯變化, 害菌變多, 益菌變少, 令康復者炎症因子增加, 多巴胺減少, 引致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 或是誘發濕疹等自體免疫疾病。
情緒及免疫問題雖非典型的腸胃問題, 但亦不容忽視。較典型的長新冠腸胃損傷包括胃口變差、便秘及泄瀉等。胃腸道的粘膜若果受過新冠損傷, 也會出現過敏及分泌增多, 使患者胃口變差, 不能多吃;大便則較為溏爛, 甚至泄瀉如水。即便腸道粘膜沒有受新冠損傷, 微生態的轉變亦經常會造成便秘。
在中醫來說, 不論是情緒、皮膚還是腸胃相關的症狀, 總體來說都屬於脾虛濕勝的體質, 治療上常用薏仁、肩豆衣等袪濕中藥為主, 配以黨參、白朮等健脾益氣的藥材治療, 一般一周左右的中藥治療即可恢復腸胃功能。臨床上微生態失衡引致的濕疹、脫髮則較難治癒;除了常規中藥治療, 我亦常會建議病人服用腸道益生菌, 幫助恢復腸道微生態的平衡。
三、神經系統: 最難恢復的腦霧
神經系統受新冠損傷最常見的表現是腦霧。有腦霧的患者會感覺思考、回憶及語言功能變得遲鈍, 好像腦袋受到系統降級般。目前來說新冠病毒傷害神經的機制未明, 有學者提出新冠病毒或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同腦血管對神經造成間接傷害, 令新冠康復者出現頭痛、肌肉閃痛、失眠同疲勞等全身性不適。
神經系統的損傷表現較為多樣, 難以以單一體質概括治療。一般來說會根據主要表現治療, 比如肌肉閃痛的病人就按中醫的痹證論治﹐頭痛按頭痛論治等。但凡是因新冠損傷神經引致的相關病癥, 在處方時都會加入有效活化神經的中藥, 如枸杞、銀杏葉等, 以加速神經修復及重塑。神經損傷的康復進程很大程度由患者本身體質決定, 但經中醫介入治療, 一般神經損傷的表現亦能在兩週左右大幅改善。
總 結
新冠病情本身已不像當初那樣嚴重,但新冠帶來的不適對生活質素也的確有所影響。新冠後遺症平均維持半年左右,但亦不乏延綿逾年的個案。幸好大部份新冠患者在中醫介入下能迅速康復,若閣下正受新冠後遺之苦, 記得及早求診!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中風可用針灸急救、配合中醫治療可免除後遺症

香港冬天天氣比較濕冷,不止長期病患或長者非常擔心中風的問題,不少50歲以下中年因長期應酬抽菸喝酒,加上睡眠不足也隨時有中風的風險。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嚴重的失能,也讓很多人十分害怕。如果錯過最佳的黃金救援3小時時間,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中風後若能施行針灸急救,則可大幅減少後遺症狀。
中風後遺症
中風在現代醫學中又稱腦血管疾病,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其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臨床上將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較輕,一般無神志改變,僅表現為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臟腑病位較深,病情較重,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喁僻不遂( 喁僻: 口眼歪斜,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的症狀。口歪斜而目不能緊合的,稱為“口眼喁斜”若只見口角歪斜的,稱為“口僻”或“口喎”。多由於風痰阻于經絡所致),其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
中風可以分為出血型或是缺血型,一種是血管破裂造成的腦部損害,一種是腦部血管阻塞造成腦部缺血、影響正常功能。而腦細胞的壞死沒有辦法再生,這也是中風為什麼會造成巨大後遺症的原因,而且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
中醫對中風觀點
相較於西方科學的微觀角度,中醫是以巨觀角度來看待人體生理病理機制,因此傳統說的「五臟六腑」講的多是「系統」,而不是單指一個「器官」。中醫認為「心」這個臟腑很重要,正所謂「心主血脈」、「心主神志」,意即「心」主宰了心臟的穩定度及血管的品質,也主宰了人的意識,而「神志」是建立在穩定的「血脈」之上。也就是說,心血管的穩定有助於意識的恢復。
中風就是身體的「當機」,無論是血管塞住還是出血都是一種表現,並不是發病的原因,但急救的時候,必須先讓當機的狀態活化,才能爭取急救的時間,把後遺症降到最低。「針灸,是給滿布血管神經的穴道一個刺激,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把中風的原因解決。」
- 氣滯血瘀型:
平時講話有氣無力,臉色蒼白,個性溫和、動作慢吞吞。(阻塞型) - 肝陽上亢型:
講話大聲、臉色紅潤、個性急躁、皮膚粗糙。(出血型)
中醫針灸對中風真的對有效嗎?
中醫師︰「通常中風的第1~2天,有中醫協助針灸治療,恢復率可以達到100%,時間也可以比較快,不過這個3個月的例子是最快的。但臨床上我很常看到中風1~2個月後,才來針灸治療,治療要6~12個月,大概可以恢復8~9成,基本別人看不出來的程度。」
西醫的檢測可以幫助了解身體狀況,但目前的復健還沒辦法給中風患者很有效的進步、治療後遺症,如果中西醫願意共同針對中風來研究、治療,效果會是最大的。
針灸在中風治療有兩個部份,一是體針。主要是在肢體上刺激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是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
如果在神經復原前,肌肉張力過大或無力,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受損等而影響肢體功能。所以可藉由針灸來讓肌肉可維持部分張力,以減少患者復健的困難度。
另外還有頭皮針。其實頭皮針不只是中醫認為可行,歐美等國家也發現頭皮針有助腦部循環。因為頭皮主掌著很多氣血的循環,中醫改善中風的概念,是要改善腦循環和腦血流量。中風因為腦部受傷,腦發炎、水腫等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頭皮針可以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近一步改善患者的復原速度和血液流量。
總 結
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所以愈早採取合適方式醫治,就愈早有機會康復。就如同中醫所謂的藉針灸使局部氣場產生變化,改善速度就會加快。臨床上顯示,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中風,患者復原的情況更好也更快。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針灸有法
由翁焯軒註冊中醫師 撰寫


翁焯軒
註冊中醫師
編號008867
專長:皮膚病、眩暈、心血管疾病、脾胃、婦科
中風:中西兩面睇
現代醫學中,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血或栓塞,導致腦細胞缺氧壞死的疾病。視乎壞死的部分,患者最常見的中風後遺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失去表達及理解能力、記憶受損及情緒失控等。
中風在中醫學又名「卒中」,其病早於漢代《黃帝內經》已有提及。現代中醫把中風歸因於「風」、「火」、「痰」、「瘀」四種病理產物上逆腦竅,導致「神機」失常引致。視乎中風的後遺表現,僅限於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稱為「中經絡」;涉及語言、情緒及記憶障礙者,稱為「中臟腑」。
注意事項:
風: | 火: | 痰: | 瘀: |
情志過極:時常動怒憂思,擾動肝氣,肝陽上亢化風長期勞倦:耗傷陰精,陰虛生風 | 勞倦內傷:傷耗陰精,陰虛化火好食煎炸油膩:脾胃積熱化火情志過極:時常動怒憂思,肝郁化火 | 好食生冷油膩醇酒:損傷脾胃,水濕不得化而成痰 | 年老積勞,氣虛不行血而成瘀 |
治療中風三部曲
第一步: 恢復腦部供血,減少壞死範圍
中風是血管溢血或栓塞引致,這時候病人一般已經昏倒並送院救治,而醫生會按情況處理血栓或出血。一般來說急救越早,腦部受到的損傷越少,預後會越好。在這個階段,中醫多採用指頭放血、按壓人中等方法醒腦開竅,減少傷害。
第二步: 加速未完全壞死的腦細胞修復、穏定腦血管避免再中風
急救之後雖然腦部供血恢復,但壞死細胞會引致腦部水腫,未完全壞死的細胞也有待修復,血栓或出血也並未穏定,有再中風的可能。這時,中醫會以藥物治療,首先把引致中風的風火痰瘀袪除,以減少再中風的可能性;同時配以消腫的中藥減輕腦部水腫,並加入能夠活化神經元的中藥加速腦細胞的修復。
這個時候病人可能處於「硬癱」的狀能,受影響的一邊身體肌肉緊繃,不能放鬆。中醫會使用針灸疏通該處經氣,令氣血流通,加快硬癱緩解,避免肌肉過份緊張引起其他骨關節損傷。
第三步: 加速神經元重建網絡
坊間有所謂「中風復康黃金期」六個月一說,其實是指神經損傷後首六個月,神經有較大可塑性,能夠把損壞的腦細胞負責的工作重新派給其他腦細胞以恢復運作;加上剛從缺血損傷中恢復的細胞重新投入運作,因此恢復進展較快。
這時除了繼續使用活化神經和預防中風的中藥,中醫會在患肢使用針灸手法、電針等方法通經活絡,誘發神經元再度連結;亦會使用腹針調整身體氣血、以頭針刺激受損腦部區域加強修復。
針灸對中風復健成效如何?
研究顯示,使用恰當的針灸療法,可以將肢體運動改善率由40%提升至63.5%。
組別 | 例數 | 基本痊癒 | 顯著進步 | 進步 | 無進步 | 惡化 | 死亡 |
治療組 | 63 | 13(20.6%) | 27(42.9%) | 21(33.3%) | 2(3.2%) | 0 | 0 |
對照組 | 50 | 8(16%) | 12(24%) | 25(50%) | 5(10%) | 0 | 0 |
《分期整體針灸法治療腦梗死臨床對照研究》郭元琦2005
總 結
中風致殘率是全港第二高的疾病,目前透過物理治療雖可部份恢復,但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素都能得到更大改善。目前中醫學界對治療中風的藥物及針法日新月異,各位在求醫時記得確保醫師對中風治療有充份了解,以求得到最優質的治療。
【照顧長者、中風康復者】長期臥床患者的床上擦澡指南
對於長期臥床及部分失能的病人來說,「沖涼」一直是一個難點。床上擦澡可以幫助病人保持皮膚清潔、減少異味、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常見的皮膚問題,從而達到舒緩治療的最佳效果。
以下是床上擦澡的護理指導:

1︰準備用物
清潔被單、清潔衣物、臉盆(溫水 41~46°C)、洗臉毛巾、擦澡毛巾、肥皂、洗面皂/洗面乳、大毛巾(乾毛巾)、浴毯、潤滑劑(嬰兒油或凡士林)、棉簽。

2︰調整位置
眼→前額→臉頰→鼻→耳→頸→(近側之上肢、下肢)→前胸→腹部→遠側之上肢、下肢);翻身後擦→背部→臀部→換水後洗→會陰肛門(隨時更換清水)
1︰調整溫度:

3. 洗澡後也不宜勞動
調整室內溫度、調節水溫,關閉門窗及圍上床簾,維護病人隱私。

2︰調整位置
如使用醫療床則搖低床頭使病人平躺,放下床欄方便操作。幫助病人脫去衣物時可使用浴巾遮蓋病人其他身體部位,保護病人私隱。

3︰按序擦拭
打濕毛巾後稍微擰乾包捲於手上。使用少量沐浴乳,依序擦拭。

4︰更換衣物
以溫水徹底擦淨泡沫後,用大毛巾抹乾身體,為病人換上乾淨衣物時,先穿上無傷口的一側,再小心地穿上有傷口的區域。
注意事項:
- 遵循清潔原則:
先從乾淨區域開始擦拭,逐步擦拭患病區域。 - 特殊人群護理:
有放置導尿管的病人可使用沾清水的棉棒輕柔清潔導尿管周圍,再做好導尿管的護理工作;糖尿病史的病人,在清潔其足部時要格外輕柔,避免傷口惡化。 - 處理傷口患者:
擦澡後立即更換敷料,保持傷口清潔。 - 把握擦澡時間:
避免在進食前後1小時內進行擦澡,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把握水溫水質:
如發現水變髒或變涼,應立即更換乾淨熱水。 - 注意細節:
關節部位和皮膚皺褶處,要格外細心清洗。 - 留意病人反應:
密切觀察病人在過程中的反應,一旦出現呼吸急促、嘔吐等不適情形,應立即停止擦澡。
總 結
床上擦澡是舒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定期幫助長期患者擦澡能夠發揮許多紓緩作用,改善患者的生理難點,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助於提升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的舒適度,為舒緩治療打好基礎。只有確保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其他紓緩措施如疼痛控制、心理支持等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宅醫心理篇學堂】長期照護病患,照顧者心理篇(二)
照顧年長或生病的爸媽或有失能障礙的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件非常辛苦、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開始,一定會面臨困難與挑戰,大部分的照顧者又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其身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照護者若壓力太高,對自己和被照顧的患者,都將造成傷害。

1. 不要壓抑感覺
壞情緒是會累積的,我們必須正視它。可以和朋友或醫師談談,說出心裡的感覺,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透過他們的傾聽、支持和關心,照顧者在敘述的過程中,不僅宣洩了情緒,同時也逐漸釐清了自己的困惑,有助於找出問題的癥結,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2. 要好好照顧自己
照護者經常將自己奉獻給需要被照顧的人,忽路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唯有健康的照顧者才能給予被照顧的人更好的照顧。因此,照護者應多多關心自己。必要時可以和他人輪流照顧,獲得緩衝的時間與空間。有時間多放鬆、多運動、參與休閒活動(如逛街、看電影或聽音樂等)或適當的休息,都有助於因消除整日守候患者積累的身心壓力。

3. 做個有知識的照護者
因疾病的不同,照顧者往往需要學習不同的照顧技巧和能力。照顧者應主動參加「病友協會」以獲得許多照顧技巧與建議,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在處理照顧上的問題更加得心應手。此外,照顧者應尋找可利用的資源,如成人日間照顧、居家協助、送餐服務,甚至是寧養服務等︰如有疑惑可詢問醫師和社工,或上網搜尋相關的組織團體。

4. 不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
長期照護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分擔。許多照顧者認為自己可以獨自負擔所有的照顧責任,因而忽略或特意不和家人討論,但隨著被照顧者的逐漸失能,照護工作會逐漸超出照顧者原本可以負擔的範圍。因此,照顧者應主動與家人、朋友講通,讓大家一起參與照護工作。

5. 有負面情緒時應立即尋求幫助
孤軍奮門很容易讓照顧者精疲力竭,應勇尋求各種協助。當察覺自己有了因照顧壓力所起的「負面情緒」時,應向專業的精神科或社工、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透過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方法,減輕不偷快的情緒。必要時醫生會視情况開適當藥物來緩解症狀,若照顧者的情緒並非諮商輔導或藥物所能解決時,應和家人一起向專業醫療人員求助嗎,進行「家庭諮商治療」。

6. 藉助信仰跟靈性的力量
很多人表示通過信仰能得到無形力量。信仰,是一種靈性的需求,心的力量的確能撫慰許多受苦的人。

7. 參加照顧者支持團體
許多醫院或相關病友團體都有照顧者支持團體,透過參與團體舉辦的活動,照顧者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照顧者之間彼此分享照顧過程的情緒、經驗,討論照顧上的種種難題,互相提供資訊、分享喜悅、勉勵打氣。並且透過專業人員的指導,照顧者可以學習到如何紓解壓力和管理情緒。可以上網尋找相關團體資料,選擇自己方便參加的地點。

8. 做好法律及財務計畫
請教律師及討論有關生前遺囑、財產信託、未來長期醫療照護、房屋居住及其他重要問題。提前做好計劃可避免日後面臨突發狀況時的不知所措。家屬常常都避談上述事情或做上述準備,因而導致照護過程中銜接的不順利,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紛爭,降低照護的品質。

9. 不要有超乎現實的期待
照護者常會有「即使費盡努力和心思,仍然沒有明顯的成果」的感嘆。事實上多數患者將隨著老化以及疾病的影響,逐漸出現失能或惡化等病況,因此,照顧者必須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不要抱有超乎現實的期待。

10. 不要一直心存內疚感
記住你的付出︰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人,都可能失去耐心,都可能灰心沮喪。記住,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能力了,記住自己為患者做的事,不要老想沒為他做的事。做為一個照顧者的確不容易,我們不應該感到過分內疚。能夠做到長期陪伴在需要你的人身邊,這是一件令人驕傲且溫暖的事。
總結
若照顧者感覺自己壓力太高可以找專業專隊協助,「老友宅醫」康復檔案管理員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建立檔案,整合跨專業服務協調,通過綜合治療幫助照顧者恢復身心健康,上門團隊包括︰中西醫、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
【宅醫護理學堂】在家如何為長者修剪指甲?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的關節活動能力和手指靈活性逐漸降低,導致他們無法精確地使用指甲鉗修剪指甲,而指甲太厚或太薄、長不出來、長得太裡面等問題都會引起不適甚至影響健康。
長者的指甲普遍較厚,若處理不當容易發生剪破指甲、「嵌甲」等情況,造成疼痛、紅腫、出膿,同時增加感染風險,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現傷口感染,情況嚴重時需要截趾、截肢。定期修剪指甲可以降低皮膚感染風險並促進指尖末稍循環。
若長者自行修剪,建議帶上眼鏡。若長者視力較差或行動不便,可由家人、手足保健師代勞。同時要注意器具的消毒,避免感染。那麼,在家如何正確地為長者修剪指甲呢?

1︰準備用物
- 準備該長者專用的臉盆、 指甲鉗、指甲挫刀、毛巾、肥皂、乳液和41-43℃的溫水;
- 酒精棉片、滅菌紗布等;
- 確保周圍光線良好、環境潔淨、衛生。

2︰手指甲修剪步驟
- 在修剪指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 先將長者雙手浸泡於41-43℃的溫水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指甲10分鐘,待指甲充分軟化後用毛巾擦乾雙手;
- 用指甲剪將指甲剪成圓弧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 雙手握住長者的其中一隻手背(兩手輪替) , 從手指向手臂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3︰腳趾甲修剪步驟
- 在修剪腳趾甲的區域鋪上紙巾,以便後續清潔;
- 先將長者雙腳浸泡於溫水(41-43℃)中10-20分鐘,也可用溫熱毛巾包住趾甲10分鐘,待趾甲充分軟化;
- 用肥皂搓洗腳背、腳底、腳踝、腳趾及趾縫;
- 視皮屑情況更換溫水,將雙腳洗淨後擦乾,尤其是趾縫;
- 用指甲鉗將趾甲剪成平形,並用銼刀磨平指緣;
- 塗上乳液,保持皮膚濕潤;
- 用雙手握住長者其中一隻腳背(兩腳輪替),從腳趾向腳踝方向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4︰厚指甲修剪技巧
- 40℃溫開水浸泡軟化手腳指甲;
- 用指甲銼刀輕輕磨去上層角質;
- 指甲剪以45度角置於指甲蓋和肉之間,注不要卡得太深。先剪中間再剪兩端,最後把兩端的尖角剪成鈍角;
- 用銼刀磨平指緣。

5︰注意事項
- 對於有糖尿病或循環障礙等疾病的病人,要格外小心謹慎,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 如指甲周圍出現紅腫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修剪並告知醫生;
- 應使用專屬的修甲器具,注意器具清潔和消毒,保持乾燥防止生鏽,若生鏽變鈍則不宜再用,以免造成傷口或細菌感染;
- 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
- 定期監測長者的手/腳部情況,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

6︰長者的足部保養重要性
部分長者由於末梢神經退化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造成末梢循環不良,如果足部有傷口卻未能及時發現、妥善處理,導致傷口惡化,將有機會面臨失能的風險。家人、照顧者應養成為長者檢查足部的好習慣,及時發現問題並找出根源、對症下藥,接受適當的治療。
總 結
指甲的長度和修剪方式不可忽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期修剪指甲之外,我們還應該養成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注意保持手腳部位皮膚的清潔和衛生,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定期檢查手部健康、注重長者的足部保養。
【宅醫心理篇學堂】如何面對家中老人難相處的一面
每個人都會變老,這除了是一種自然現象外,在心理層面造成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透過和長輩們的互動,我們不僅看見了長輩們現階段脆弱的一面,也在長輩們身上學習到許多人生智慧。在長者變老的過程中,家人們要給予支持與陪伴、增加溝通和換位思考,和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
Tip:先評估父母所涉風險程度,若屬高風險,你要嘗試介入;若無法自行評估,建議請求專家協助。

老人家拒絕改變?
多數人都以自己的獨立精神與自主生活為傲,老人家也是一樣。 他們可能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與子女不同,就像你有時也不贊成小孩或朋友的意見。老人家不希望別人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當然這不能完全怪老人,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年輕人要跟上時代尚且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何況老人?慢慢了解他們,再耐心說服他們,切忌急躁及發脾氣。

老人家拒絕聽從子女安排
隨著年齡增長,包括眼力、聽力、活力、行動力也會隨之減弱,老人家仍盡最大努力適應一切,遲緩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老人身上,他們當然會覺得不太愉快。畢竟要慢慢接受逐漸流逝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足夠令其心煩。 老人愛面子,最糟糕的一面常保留給最親近的人,也就是家庭成員。子女在照顧老人上需要多一些耐心。

容易挫折的老人
大多數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內心都有挫折感。他們經歷著身體衰老的過程,被慢性病痛折磨著,看著配偶或者朋友離世,經常面對生離死別。他們漸漸失去記憶,身體技能下降,不能控制大小便等令人難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另外,罹患凝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老人,也會有以上症狀,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子女這時應當忘卻不如意的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積極的一面,忽視負面的東西。

拒絕外來者的照顧
有些老人會拒絕外來者的照顧,誤認為是家人不想或不願照顧他們,因為自己已經失去價值 。此時需要子女不斷的安慰,瞭解老人恐懼和脆弱的心理,與他們深入溝通。長則可能需要幾個月說服他們。另一種策略是從小做起 ,問老人能否「試試看」讓保健護士一週上門一天工作幾個小時,待其適應後,逐漸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

面對什麼都不滿意的父母
一個嫌東嫌西的父母讓人很難招架,你會本能地想自衛或反擊,這麼一來,父母的攻擊力道加強,你也不假辭色地還擊,於是開啟了一場沒有贏家的戰事,彼此只有更加氣惱與受傷。子女先別急著動怒,深呼吸,吞下那些刻薄的語句。了解父母其實身不由己,抗拒行為反映的是其嚴重缺乏自信的深層心理,為了驅走這種自卑,父母放大了周圍人的缺點和不足,此時他們陷在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中,總是贬低旁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缺乏社交生活
和個人興趣
人類面對歲月會有一種無力感,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長輩很難像年輕人一樣有足夠的社交生活,一把年紀還能無病無痛健在的朋友寥寥無幾。社交生活的廣乏,連帶內心世界的貧瘠,他們只能在家拿着遥控器亂轉打發時間,生活沒有正常的出口軌道,當然把焦點放在後輩身上。我們要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擴寬他們的社交空間,常常同他們聊天並介紹一些新鮮事物,這是做子女的責任。

尋找存在感
長輩喜歡追憶當年的豐功偉績,所以總是喋喋不休地對後輩提起,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同感。不僅僅長輩會有這種心理,其實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只要失去對生命的熱情,失去了自己的戰場,又不願意承認自己觀念過時,不願意正視內心的黑暗面,改進這種自卑衍生出來的自我防衛,很容易讓他們跟晚輩產生相處上的摩擦。身為子女,不妨卸下武裝,用理解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為什麼愛囤積物品
有些老人喜愛囤積東西,而且通常不讓他們隨便碰觸,一草一線都當成寶物。這時子女處於兩難的地步︰幫助老人積舊物,家裡就成了垃圾堆;如果隨意處置和扔掉,勢必會引起雙方的爭執。老人有這種異常行為,反映出其內心的焦慮與抑鬱,他們過度關注細微的東西,害怕失去財產或失去與過去有關的物 品。專家建議子女不要助長老人積舊物的習氣,聯繫家裡其他人或朋友共同抵制,該的扔的,快刀斬亂麻。

過度節儉的老人
首先,我們承認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過度節儉不一 定是好事,特別是在吃飯方面尤其不能過度節儉。老人因 為經歷過最貧困的時代,有可能養成節儉成癖的習慣。 子女要積極地教育老人:「現在的生活非常好,我們有錢來養活您,您自己也有您的退休工資,這些錢您要合理分配,把它花出去,要享受生活。」

寸步不離的老人
寸步不能離開的老人,完全依賴家人的照顧。一邊發脾氣, 一邊需要家人時刻守護在身邊,離開就不行。面對此種情況 ,建議尋求其他家庭成員或專業護理人員的幫助,鼓勵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經常與老朋友聯繫,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社交圈子。
總 結
照顧壞脾氣的老人,除了採納心理學家提供的策略之外,需要子女給予足夠的耐心、爱心和孝心。回憶自己成長路上,感念父母無私的付出,在照顧老年父母上可能會更釋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