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迷思】中醫治療會影響西藥服用嗎?
現代醫療常使用西藥幫助病患治病,特別長期病患及大病初癒回家的病人,但很多長者在生病時都比較傾向選擇中醫調理。中醫治療會否影響西藥的服用呢?讓我們通過深入的探討來尋找答案。
個案分析
方老太中風後行動不方便,聽說老友陳太太透過中醫上門度身訂製得調理方案效康復果很好,但方老太的兒子擔心服用的西藥與中醫治療結合會對病情產生影響,中醫師根據方老太的實際情況及西藥服用情況,將中醫和西醫的優勢相互結合,為方老太中風康復取得良好效果。
中西醫配合治療更好效果?
上一篇文章: 「【中醫治療】中醫如何配合西醫為患者在家治療?」瞭解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有4大優勢︰
• 患者享有更全面且個性化的治療方式
• 產生更良好的療效
• 減少西醫藥物對身體的傷害
• 更準確評估病情
中醫治療對西藥服用有副作用嗎?
- 手法治療不影響西醫服藥
中醫手法治療包括多種技術和方法,主要以調理人體的氣血、陰陽平衡為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中醫手法治療:- 針灸:
通過將針刺入特定的經絡穴位,調節身體的氣血流通,達到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的效果。 - 推拿:
中醫推拿是一種手法療法,通過按壓、揉捏、推拉等手法,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 - 拔罐:
利用真空原理在皮膚表面形成吸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排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 刮痧:
通過刮拭皮膚表面,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助於緩解肌肉疼痛和改善皮膚狀況。 - 艾灸:
使用艾草製成的艾條或艾柱,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熏灸,溫熱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免疫力。
- 針灸:
- 中西藥物相互作用:
某些中藥成分可能會影響西藥的代謝,導致西藥的濃度過高或過低,從而改變療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例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能會增強抗凝藥物的效果,增加出血的風險。同樣,某些西藥也可能會影響中藥的代謝和吸收。
特別是在治療急性疾病時,中藥的調理效果可能會幹擾西藥的治療效果。
使用中醫治療對西藥服用患者有什麼注意事項?
- 告知醫生:
患者應該向中醫師和西醫師提供詳細的用藥清單,包括所有的中藥和西藥,確保醫生瞭解患者的整體治療計劃。 - 監測相互作用:
某些中藥可能會影響西藥的代謝,患者需要定期監測療效和副作用,並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向醫生反饋。 - 分開服用時間:
建議將中藥和西藥的服用時間分開,以減少相互作用的風險。例如,可以在兩者之間間隔1-2小時。 - 個體化治療:中醫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進行調整,避免使用可能與西藥產生衝突的中藥。
- 遵從醫囑:遵循醫生的建議,確保在使用中醫治療的同時,西藥的劑量和服用方式不受影響。
- 病情穩定後再進行中醫治療
住院期間,主診醫生基本醫到病人情況穩定後,先俾中醫做治療或開藥;如病人昏迷不省人事狀態,則不建議中醫介入。
適合中西醫配合上門治療的患者
- 癌症患者
在罹患癌症或需要動手術的大病時,患者的生理機能會明顯下降,因為大病可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摧殘,再加上治療給身體帶來的消耗、損害,所以大病初癒的患者,往往會有臉色蒼白、身體無力、虛弱、食欲差、消瘦等狀態。 - 患長期疾病的長者
特別是體弱不方便獨自出門的長者。 - 手術後出院的患者
大病之後,患者食慾下降,身體較為虛弱,隨意移動身體會影響傷口恢復。 - 中風康復長者
中風康復長者身體虛弱、行動不便。
中醫上門治療程式
- 初步評估患者情況:提供患者病歷及現況。
- 預約中醫 / 西醫上門。
- 中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 接著,根據情況選擇針灸、按摩、導引、拔罐、刮痧、砭石等適當治療方法等。配合藥膳或中藥進行調理。
西醫上門後對患者評估,上門診症後,設定治療方案,包括止痛藥及其他檢驗。
總 結
在如今的醫療領域中,中醫和西醫都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我們面臨健康問題時,有時可能會同時接受中醫治療和服用西藥。中醫和西醫雖然理論體系不同,但並非完全對立。中醫注重整體調理,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方法來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西醫則更側重於針對具體病症,使用化學合成藥物來直接消除病因或緩解症狀。
因此,在同時使用中醫和西藥時,建議患者與醫療專業人員充分溝通,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以確保安全並減少潛在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