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友宅醫」團隊免費諮詢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
中風可用針灸急救、配合中醫治療可免除後遺症

香港冬天天氣比較濕冷,不止長期病患或長者非常擔心中風的問題,不少50歲以下中年因長期應酬抽菸喝酒,加上睡眠不足也隨時有中風的風險。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嚴重的失能,也讓很多人十分害怕。如果錯過最佳的黃金救援3小時時間,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中風後若能施行針灸急救,則可大幅減少後遺症狀。

中風後遺症

中風在現代醫學中又稱腦血管疾病,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死亡率高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其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臨床上將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大類,中經絡者,病位較淺,病情較輕,一般無神志改變,僅表現為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中臟腑病位較深,病情較重,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喁僻不遂( 喁僻: 口眼歪斜,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的症狀。口歪斜而目不能緊合的,稱為“口眼喁斜”若只見口角歪斜的,稱為“口僻”或“口喎”。多由於風痰阻于經絡所致),其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

中風可以分為出血型或是缺血型,一種是血管破裂造成的腦部損害,一種是腦部血管阻塞造成腦部缺血、影響正常功能。而腦細胞的壞死沒有辦法再生,這也是中風為什麼會造成巨大後遺症的原因,而且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

中醫對中風觀點

相較於西方科學的微觀角度,中醫是以巨觀角度來看待人體生理病理機制,因此傳統說的「五臟六腑」講的多是「系統」,而不是單指一個「器官」。中醫認為「心」這個臟腑很重要,正所謂「心主血脈」、「心主神志」,意即「心」主宰了心臟的穩定度及血管的品質,也主宰了人的意識,而「神志」是建立在穩定的「血脈」之上。也就是說,心血管的穩定有助於意識的恢復。

中風就是身體的「當機」,無論是血管塞住還是出血都是一種表現,並不是發病的原因,但急救的時候,必須先讓當機的狀態活化,才能爭取急救的時間,把後遺症降到最低。「針灸,是給滿布血管神經的穴道一個刺激,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把中風的原因解決。」

  • 氣滯血瘀型:
    平時講話有氣無力,臉色蒼白,個性溫和、動作慢吞吞。(阻塞型)
  • 肝陽上亢型:
    講話大聲、臉色紅潤、個性急躁、皮膚粗糙。(出血型)

中醫針灸對中風真的對有效嗎?

中醫師︰「通常中風的第1~2天,有中醫協助針灸治療,恢復率可以達到100%,時間也可以比較快,不過這個3個月的例子是最快的。但臨床上我很常看到中風1~2個月後,才來針灸治療,治療要6~12個月,大概可以恢復8~9成,基本別人看不出來的程度。」

西醫的檢測可以幫助了解身體狀況,但目前的復健還沒辦法給中風患者很有效的進步、治療後遺症,如果中西醫願意共同針對中風來研究、治療,效果會是最大的。

針灸在中風治療有兩個部份,一是體針。主要是在肢體上刺激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是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

如果在神經復原前,肌肉張力過大或無力,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受損等而影響肢體功能。所以可藉由針灸來讓肌肉可維持部分張力,以減少患者復健的困難度。

另外還有頭皮針。其實頭皮針不只是中醫認為可行,歐美等國家也發現頭皮針有助腦部循環。因為頭皮主掌著很多氣血的循環,中醫改善中風的概念,是要改善腦循環和腦血流量。中風因為腦部受傷,腦發炎、水腫等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頭皮針可以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近一步改善患者的復原速度和血液流量。

總 結

中風急救拖得越久、失能情況越嚴重。所以愈早採取合適方式醫治,就愈早有機會康復。就如同中醫所謂的藉針灸使局部氣場產生變化,改善速度就會加快。臨床上顯示,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中風,患者復原的情況更好也更快。

宅醫學堂 >> 中醫篇

【中風復健】中風復健針灸有法

由翁焯軒註冊中醫師  撰寫

翁焯軒

註冊中醫師
編號008867
專長:皮膚病、眩暈、心血管疾病、脾胃、婦科

中風:中西兩面睇

現代醫學中,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血或栓塞,導致腦細胞缺氧壞死的疾病。視乎壞死的部分,患者最常見的中風後遺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失去表達及理解能力、記憶受損及情緒失控等。

中風在中醫學又名「卒中」,其病早於漢代《黃帝內經》已有提及。現代中醫把中風歸因於「風」、「火」、「痰」、「瘀」四種病理產物上逆腦竅,導致「神機」失常引致。視乎中風的後遺表現,僅限於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稱為「中經絡」;涉及語言、情緒及記憶障礙者,稱為「中臟腑」。

注意事項:
風: 火: 痰: 瘀:
情志過極:時常動怒憂思,擾動肝氣,肝陽上亢化風長期勞倦:耗傷陰精,陰虛生風 勞倦內傷:傷耗陰精,陰虛化火好食煎炸油膩:脾胃積熱化火情志過極:時常動怒憂思,肝郁化火 好食生冷油膩醇酒:損傷脾胃,水濕不得化而成痰 年老積勞,氣虛不行血而成瘀

治療中風三部曲

第一步:
恢復腦部供血,減少壞死範圍

中風是血管溢血或栓塞引致,這時候病人一般已經昏倒並送院救治,而醫生會按情況處理血栓或出血。一般來說急救越早,腦部受到的損傷越少,預後會越好。在這個階段,中醫多採用指頭放血、按壓人中等方法醒腦開竅,減少傷害。

第二步:
加速未完全壞死的腦細胞修復、穏定腦血管避免再中風

急救之後雖然腦部供血恢復,但壞死細胞會引致腦部水腫,未完全壞死的細胞也有待修復,血栓或出血也並未穏定,有再中風的可能。這時,中醫會以藥物治療,首先把引致中風的風火痰瘀袪除,以減少再中風的可能性;同時配以消腫的中藥減輕腦部水腫,並加入能夠活化神經元的中藥加速腦細胞的修復。

這個時候病人可能處於「硬癱」的狀能,受影響的一邊身體肌肉緊繃,不能放鬆。中醫會使用針灸疏通該處經氣,令氣血流通,加快硬癱緩解,避免肌肉過份緊張引起其他骨關節損傷。

第三步:
加速神經元重建網絡

坊間有所謂「中風復康黃金期」六個月一說,其實是指神經損傷後首六個月,神經有較大可塑性,能夠把損壞的腦細胞負責的工作重新派給其他腦細胞以恢復運作;加上剛從缺血損傷中恢復的細胞重新投入運作,因此恢復進展較快。

這時除了繼續使用活化神經和預防中風的中藥,中醫會在患肢使用針灸手法、電針等方法通經活絡,誘發神經元再度連結;亦會使用腹針調整身體氣血、以頭針刺激受損腦部區域加強修復。

針灸對中風復健成效如何?

研究顯示,使用恰當的針灸療法,可以將肢體運動改善率由40%提升至63.5%。

組別 例數 基本痊癒 顯著進步 進步 無進步 惡化 死亡
治療組 63 13(20.6%) 27(42.9%) 21(33.3%) 2(3.2%) 0 0
對照組 50 8(16%) 12(24%) 25(50%) 5(10%) 0 0

《分期整體針灸法治療腦梗死臨床對照研究》郭元琦2005

總 結

中風致殘率是全港第二高的疾病,目前透過物理治療雖可部份恢復,但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素都能得到更大改善。目前中醫學界對治療中風的藥物及針法日新月異,各位在求醫時記得確保醫師對中風治療有充份了解,以求得到最優質的治療。

免費諮詢